国新办举办新闻发布会,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说:我国外贸领域主要矛盾由前两年的供应链受阻、履约能力不足,转变为外需不足、订单下降。
现在外贸公司普遍订单严重下滑,往年的这个时候要接春季订单,目前春季订单普遍的下滑40%以上。可以预见明年的外贸铁板钉钉是负增长的,这个还是在我们的新兴产业快速增长的情况下,传统商品出口都是腰斩。
中国的不断进步,让许多做贸易的公司吃到了红利,也接到了许多来自国外的订单,可是谁能想到过完年之后,外贸订单流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,很多人认为速度有点过于突兀,本来谈的好好的,没想到过了一个年,国外的订单就忽然宣布撤销,哪怕付违约金也要强制执行,所以造成很多企业效益更不好,许多人因此失业,到底是什么原因,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?
其实曾经有专家预测过这个订单流失的情况,在2018年的时候,中美贸易打响,就有人提到过相关的概念。到了2020年,我国主张国内国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,说到底也是要以国内循环为主,所以国内的订单会越来越多,国外的订单可能就会减少。很多人对这一预判并不以为然,认为外国人到什么时候都离不开中国的商品,尤其是刚加入WTO的时候,跨境电商成为最热门的产业,很多人也因此一夜暴富,正是看到当时的蓬勃发展,很多人都在嘲讽美国,这样做就是自掘坟墓。
到了2022年下半年,第四季度的出口率已经比同期下降,主打贸易战的美国也确实吃到了苦头。当时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饱受疫情的折磨,所以国内国外形势都不乐观,很多国家为了能够维持生计,甚至放宽了管控。我国的商家为了能够接到更多的订单,冒着风险来到海外做工作。可是这其实是一场内卷的竞争,那些铁心要走的订单是怎么都无法留下来的,所以当时所谓的敲定,只不过是原来定好的蛋糕再进行分配。比如北方的订单被沿海企业抢走,西部的订单流失到东南地区。为了能够多回东南亚的订单,很多企业开出了低价格,也就意味着后续的成本将会压缩,工人们拿到手里的钱就更少了。
如果换做平时,工人们是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,但是由于处在疫情当下,想要保住饭碗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,更何况很难有一份高薪的工作,所以哪怕企业提出的条件有多苛刻,依然会有很多人愿意从事这份工作,最后还会感叹老板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岗位,让他们不至于颗粒无收。
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才让很多企业开始内卷,一些大企业在得到消息之后会尽量维持订单,虽然同比下降很大,可是他们也会想尽各种办法为公司带来订单。一些小微型企业得不到这么多信息,所以是封闭式的他们没办法转型升级,也就造成了企业的处境十分艰难。面对这样的市场,很多人准备撤离,也有的人开始转型,大家认为外贸订单一定会再次崛起,因为外国人离不开中国的产品,可是事实上的形势却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,投资出口的方式来拉动内需的情况恐怕再也不会有了。
不过我国有雄厚的实力,只要大家肯努力,以后的日子应该还会再好起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