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不久,知乎上有位匿名用户发布了一个上海年轻人被索要1888万彩礼的故事,虽然这篇文章的内容被相关部门核实是假的,但是“天价彩礼”的问题却一时掀起轩然大波。
两会召开在即,针对“天价彩礼”治理的话题有一次登上了热搜。
【01】代表:提倡“零彩礼”
全国人大代表、河北河间市大庄村党支部书记石炳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此次他将提出建议,“把‘低彩礼’落到实处”,同时在推行“低彩礼”的基础之上提倡“零彩礼”。
石炳启也谈到自己提倡“零彩礼”的路线图:“一是制定《村规民约》,提倡‘零彩礼’,做到‘低彩礼’;第二成立红白理事会;第三就是创造环境,比如对‘零彩礼’的结婚青年,我们把他们推荐到市里参加集体婚礼,给予更高的荣誉。”
从2018年开始,石炳启便在大庄村推行“低彩礼”,提倡“零彩礼”。他向媒体亮出了他的成绩单:5年来,村里有18对新人结婚,其中有10对选择“低彩礼”,8对实现“零彩礼”。
集体婚礼 图源:视觉中国
【02】专家:“零彩礼”不符合传统
有专家对推行“零彩礼”表达忧虑。
福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甘满堂研究农村社会文化问题多年,3月2日,他接受九派新闻采访时表示,彩礼作为传统婚俗的一部分,推行完全的“零彩礼”不仅不符合传统婚俗(文化),其可行性仍有待考虑,“我们在遏制高价彩礼时,不能走向另外一个极端,适度的彩礼也是必要的。”
他解释,在中华传统文化中,就有纳采、纳币的习俗,男方带着钱财、美食美酒到女方提亲,女方回一个表示愿意出嫁的文书。在实际情况中,也会出现一些女方家庭把大部分彩礼交还给新娘或者男方,当作新人家庭的公共资产的情况。“只不过,现在出现了超过男方承担范围的高价彩礼,让男青年望而生畏,这是应该被遏制的。”甘满堂说。
他还认为,彩礼数额“不超过一个家庭一整年的收入”是比较合适的范围,“比说,去年我国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万块,那么,男方家里如果是5口人的话,女方要求的彩礼就不应该超过10万;如果男方有3口人的话,则不应超过6万。”
传统婚礼 图源:视觉中国
【03】网友:我们站成三队
代表说要提倡“零彩礼”,专家说“零彩礼”不现实,适度的彩礼即可,听听网友怎么说。
不少网友觉得甘满堂教授说得更实在。比如,有网友认为,“零彩礼不建议,只是说彩礼不要过分,婚姻和爱情不要成了买卖而已。”
另一位网友大致也是尊重历史、尊重女方的意思,他觉得“彩礼是要要的,这不仅是尊重历史文化礼仪,也是对女方家长和女方的尊重,只是一定要合理。”
当然,也有一批网友为石炳启代表倡导“零彩礼”的主张叫好。有网友留言道,“这位代表提出了所有农村人的心声,希望低价彩礼落到实处,不要让太多的家庭为了彩礼背负债务。”
有网友表示非常赞成石炳启代表的主张,认为“彩礼就是一种陋习,不能成为阻碍婚姻的绊脚石。”
结婚仪式 图源:视觉中国
另一位网友也认为,“彩礼是民间习俗,但属陋习,”他觉得,“零彩礼政府不应该强制,但应该倡导。”
除了上述两边站队的网友外,还有中立派网友,站成了第三队。比如有网友留言说,“很矛盾,有儿子的不想给彩礼,有闺女的想多要!”
还有网友在找根源,认为“高彩礼都难找对象,何况低彩礼。问题的结症不在此,真正的症结在于男女比例严重失衡。”
其实,石炳启代表对“零彩礼”的态度也只是“提倡”而已,真正推行的是“低彩礼”。这和甘满堂教授的“适度彩礼”,其实并不矛盾。
在限制彩礼额度之外,寻找问题的症结可能更重要网友又机智了。